音程
音程就是「兩個音之間的距離」。
目錄
度 (Intervals)
在音樂理論中,如果要描述「兩個音之間的距離」,有一種直接的方式,就是「它們之間相差幾個半音」。比如,我們可以說 C 到 G 相差 7 個半音。
但這也太麻煩了吧。一般我們在考慮調式或者和聲的時候,是不會用「幾個半音」的方式思考音與音之間的距離的;而更容易思考的方式是,它們「在某個調上相距幾個音」。例如,在 C 大調上,C 與 G 相距 4 個音,或者說 G 是 C 大調上的第 5 個音。
於是,根據這種思考,我們就規定,一個音在另一個音開始的一個有 7 個音的調式上,是第幾個音,它就是這個音的幾度音。比如,G 是 C 大調的第 5 個音,G 就是 C 的五度音,或者說 C 到 G 的「音程」是五度。
特別地,C 就是 C 調的第 1 個音,所以 C 到 C 的音程是一度。
一個簡便的方法可以知道兩個音直接是幾度,那就是看它們在五線譜上經過了幾條線和幾個間。比如 C 在高音譜號的下加一線,而 G 在第二線,從 C 向上數到 G 一共跨過了 3 條線和 2 個間,所以是五度。
那麼,有升降記號的音呢?我們認為,有升降記號的音,只不過是原來的音的變化音,在調式中仍然是相當於原來的音的位置。所以對於這樣的音,我們直接把所有升降記號遮起來,再來數就可以了。
完全、大、小、增、減 (Perfect, Major, Minor, Augmented, Diminished)
接下來的問題是,上面所說的這個「調」,是大調、小調,還是其他的調?以及怎樣區別有升降記號的音之間的音程?
如果你知道我們的這些音是怎樣定出來的,你一定知道 2:3 這個「簡單整數比」。假如我們有一個標準音 C,那麼與發出標準音的弦的長度比為 2:3 的弦發出的聲音就是 G;而與發出標準音的弦的長度比為 3:2 的弦發出的就是 F。基於此,我們規定 C 調上的 C 音、F 音和 G 音是「純正」的,是「完美」的。我們知道 F 是 C 調的四度音,而 G 是 C 調的五度音,所以我們規定 C 到 C 叫做「完全一度」(也稱為「純一度」),C 到 F 叫做「完全四度 (Perfect 4th)」(也稱為「純四度」),而 C 到 G 叫做「完全五度 (Perfect 5th)」(也稱為「純五度」)。
然後,比「完全幾度音」高 1 個半音的,我們認為它們的距離比「完全幾度」增加了,所以我們稱之為「增幾度 (Augmented)」。比如 C 到升 F,叫「增四度 (Augmented 4th)」。同理,低 1 個半音的叫「減幾度 (Diminished)」。比如 C 到降 G,叫「減五度 (Diminished 5th)」。你可能有些奇怪:升 F 和降 G 不是同一個音嗎?為什麼 C 到它們的音程是不一樣的?這是因為——它們真的不是同一個音,或者至少,在樂理上不是:升 F 是 F 的變化音,而降 G 是 G 的變化音。
好,解決了一度、四度和五度,只剩下二度、三度、六度、七度了。我們通常不認為這四個度數有「純正」的音,那麼,為了避免各個調之間為爭奪誰才是老大而打架,我們規定,大調上的二度、三度、六度、七度,分別就叫「大幾度 (Major)」。比這四個「大幾度」低半音的,分別叫「小幾度 (Minor)」。比如,C 到 E 是大三度(Major 3rd),而 C 到降 E 是小三度(Minor 3rd)。與此同時,比「大幾度」還要高半音的,我們叫它「增幾度 (Augmented)」,比「小幾度」還要低半音的,我們叫它「減幾度 (Diminished)」。比如,C 到升 A 就是增六度(Augmented 6th)。
而對於上面所有情況,比「增幾度」還要高半音的,叫「倍增幾度」,比「減幾度」還要低半音的,叫「倍減幾度」。比如,C 到重升 G 就是倍增五度。但這就有些太遠了,也許只能在某些極端的例子中才能見到。
總結一下,對於一度、四度、五度:倍減—減—完全—增—倍增;對於二度、三度、六度、七度:倍減—減—小—大—增—倍增。
(二度、三度、六度、七度) | + 半音 (Semitone) | (一度(八度)、四度、五度) |
倍增 | ↑ | 倍增 |
增 (Augmented) | 增 (Augmented) | |
大 (Major) | 完全 (Perfect) | |
小 (Minor) | ||
減 (Diminished) | 減 (Diminished) | |
倍減 | ↓ | 倍減 |
- 半音 (Semitone) |
超出了一個八度範圍的音呢? (Compound Intervals)
那麼,比七度大的數字呢,比如我們經常聽說的「八度」?那就更簡單了,把它們的數字減去 7,就和上面說的一樣了嘛。比如,C 到高八度的 D,就是大九度(9 = 2 + 7)(Major 9th/ Compound Major 2nd);C 到高音 C,就是完全八度(8 = 1 + 7)(Perfect 8ve)。所以,「高兩個八度」不是高了十六度哦,應該是十五度 (Perfect 15th/ Compound Perfect 8ve)。
如果是較高的音朝著較低的音來數,通常不會說負數,而是倒過來數。比如 C 到低音 G,不要說完全負四度哦;因為 G 到 C 是完全四度,所以應該說「向下完全四度」。同時,「減一度」從理論上來講,就是比完全一度低 1 個半音的那個音,比如 C 到降 C,但這樣就是在朝著低音來數了,所以「減一度」實際上是不存在的,比較正確的說法是「向下增一度」。
列成一個表格
到這裡,全部的音程都表示清楚了,為了方便查找,把它們列成一個表格:
半音數 | 一度 (1st) | 二度 (2nd) | 三度 (3rd) | 四度 (4th) | 五度 (5th) | 六度 (6th) | 七度 (7th) | 八度 (8ve)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0 | 完全一度 (Perfect 1st) | 減二度 (Diminished 2nd) | ||||||
1 | 增一度 (Augmented 1st) | 小二度 (Minor 2nd) | 倍減三度 | |||||
2 | 倍增一度 | 大二度 (Major 2nd) | 減三度 (Diminished 3rd) | |||||
3 | 增二度 (Augmented 2nd) | 小三度 (Minor 3rd) | 倍減四度 | |||||
4 | 倍增二度 | 大三度 (Major 3rd) | 減四度 (Diminished 4th) | |||||
5 | 增三度 (Augmented 3rd) | 完全四度 (Perfect 4th) | 倍減五度 | |||||
6 | 倍增三度 | 增四度 (Augmented 4th) | 減五度 (Diminished 5th) | 倍減六度 | ||||
7 | 倍增四度 | 完全五度 (Perfect 5th) | 減六度 (Diminished 6th) | |||||
8 | 增五度 (Augmented 5th) | 小六度 (Minor 6th) | 倍減七度 | |||||
9 | 倍增五度 | 大六度 (Major 6th) | 減七度 (Diminished 7th) | |||||
10 | 增六度 (Augmented 6th) | 小七度 (Minor 7th) | 倍減八度 | |||||
11 | 倍增六度 | 大七度 (Major 7th) | 減八度 (Diminished 8ve) | |||||
12 | 增七度 (Augmented 7th) | 完全八度 (Perfect 8ve) | ||||||
13 | 倍增七度 | 增八度 (Augmented 8ve) | ||||||
14 | 倍增八度 |